close
美元指數在綠角部落格有詳細的介紹:什麼是美元指數?
摘錄其中重點:
1.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與六種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化的指數。這六種貨幣分別是,歐元(EUR)、英鎊(GBP)、瑞士法郎(CHF)、瑞典克朗(SEK)、加拿大元(CAD)和日元(JPY)。
2.美元指數開始計算的時間是1973年三月。指數基期數值為100.00。所以譬如當美元指數來到105時,代表美元對這六個主要貨幣,比起1973年三月時,升值了5%。
3.美元指數計算採加權幾何平均的方式,目前這六種貨幣的比重分別是歐元57.6%、日元13.6%、英鎊11.9%、加元9.1%、瑞典克朗4.2%、瑞士法郎3.6%。各貨幣的比重以使用該貨幣的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量決定。所以歐元與其代表的十六個歐洲國家在美元指數占有最大的比重,接近六成。所以基本上,歐元對美金匯率是美元指數走向的主要決定性力量。
4.
美元指數的計算公式是:
美元指數(USDX) = 50.14348112 × EURUSD^(-0.576) × USDJPY^(0.136) × GBPUSD^(-0.119) × USDCAD^(0.091) × USDSEK^(0.042) × USDCHF^(0.036)

而我個人因為數學不好,所以對其內容的補充理解:
1.幾何平均數較之算術平均數,應用範圍較窄,它有如下特點(內容摘自MBA lib智庫.百科):
1.1.如果數列中有一個標誌值等於零或負值,就無法計算G
1.2.幾和平均受極端值影響較算術平均和調程平小;
1.3.它適用於反映特定現象的平均水平,即現象的總標誌值不是各單位標誌值的總和,而是各單位標誌值的連乘積的情形。對於這類社會經濟現象,不能採用算術平均數反映其一般水平,而需採用幾何平均數。
2.不深究太多數學探討,採用幾何平均的原因應來自於1.3
3.美元指數公式概念可轉換為:美元可兌換其它貨幣的數字的幾何平均,亦即其它匯率不變,單單一美元可兌換較多歐元,則美元指數會升高。
因此將六種貨幣都轉成一美元可換多少該國貨幣,則公式變成:
美元指數(USDX) = 50.14348112 × USDEUR^(0.576) × USDJPY^(0.136) × USDGBP^(0.119) × USDCAD^(0.091) × USDSEK^(0.042) × USDCHF^(0.036)
這個去除負號的公式對我個人較容易記憶與理解。
4.運用聖路易聯邦銀行的匯率資料時,就要對歐元與英磅的資料先進行-1次方的計算,再做幾何平均

但挖掘
聖路易聯邦銀行匯率資料時,可以發現一個名為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的資料系列,就名稱而言,也是美元指數。細查Wiki對其解釋,為FED所定義的美元指數,不只涵蓋六個國家的匯率,而是26國,依貿易量決定權重。其與六國美元指數的差別除了涵蓋國家數不同,還在於六國美元指數的權重與係數似乎固定很久沒變了,而FED美元指數權重則有根據國際貿易的年率值來修正其權重的狀況,計算與修正遠比六國美元指數麻煩。

觀察2400天的資料,至2013/1/25的資料,可以發現兩者幾乎趨於一致:



縮減至240天,可以發現兩者在最近出現背離:


因此,在取用上,由於
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可以直接取用,較為方便;但六國美元指數似乎較常被使用,目前我個人沒找到可以直接下載歷史資料的地方,只能透過擷取各匯率加以計算。由於兩個美元指數的定義略有不同,但大趨勢是相同的,因此對於匯率的變化最好拉長時間來觀察;而在長時間觀察的前提下,若使用者沒有方便的資料來源,可以使用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來替代一般常見的美元指數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chael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